文|冉锦盈多
编辑|冉
前言最近俄乌局势再次出现新变数,大家本来都以为战争打了三年多,差不多要有点结果了,没想到在和平谈判的关键时刻,却出现了新的插曲。
最让人意外的是,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里,中国居然被排除在谈判之外。这不仅让俄罗斯总统普京感到极为不满,也让整个局势更加复杂。
与此同时,美国和欧洲口头上喊得很凶,说要给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,但真要出兵的时候,各国态度却大相径庭,很多国家明显不敢轻举妄动。普京看穿了这一点,于是下令俄军加大攻势,想用军事行动来争取外交主动权。
那么,为什么中国会被排除在谈判之外?普京又在打什么算盘?
普京的愤怒与俄军的加码进攻
这次的谈判风波,关键点在于中国被排除在外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经提出过一个建议:如果未来能停火,中国可以作为乌克兰的担保国之一,帮助维持和平。
普京的想法其实很清楚,他并不想在外交上孤军奋战。毕竟,除了中国之外,五常的美、英、法基本都站在美国一边,法国和英国态度鲜明,美国更是乌克兰的最大支持者。
换句话说,如果没有中国在场,俄罗斯几乎面对的是“群殴”的局面。
然而锦盈多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却公开拒绝了这一提议。他的理由是:中国当初没有阻止战争的爆发,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保持沉默,而且还向俄罗斯开放了无人机市场。
因此,他觉得中国不适合做乌克兰的保障国。泽连斯基的态度很明确,就是不想给中国任何参与谈判的机会。
结果,中国就被彻底排除在这场和平进程之外。
这让普京非常愤怒,就在8月23日,他下令俄军加大进攻力度,向乌克兰纵深推进。俄罗斯国防部随后发布战报,声称俄军正在不断攻克乌克兰的城市和阵地,接下来会有更大规模的战果。
从这个动作可以看出,普京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抢占谈判桌上的话语权。因为他清楚,如果只是坐在谈判桌上,俄罗斯很可能处于被动。但是一旦前线占据主动,那么谈判的时候,俄罗斯就有筹码。
普京的算盘其实不难理解,在过去三年多的冲突里,他早就看清了美国和欧洲的虚弱。美国总统特朗普虽然表面上强硬,不断喊着经济制裁,但真要动手的时候,美国从来不敢直接出兵。
不论是格鲁吉亚战争,还是克里米亚事件,美国都是口头表态、经济制裁,却从来没有真正派兵参战。欧洲更不用说了,内部分歧严重,意大利和德国根本不愿意出兵,法国虽然嘴上说得很硬,真正要行动的时候也显得孤掌难鸣。
因此,普京知道,只要自己在军事上持续施压,欧美国家的“强硬姿态”就会显得苍白无力。他也清楚,如果能把中国拉进谈判,那就等于多了一张王牌,可偏偏泽连斯基的拒绝让这一切落空。愤怒之下,普京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:继续打。
欧美国家的虚张声势与内部矛盾
在俄罗斯加码攻势的同时,欧美国家也没闲着。根据路透社等外媒的报道,已经有30多个国家表示愿意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,其中包括28个北约成员国和格鲁吉亚、乌克兰自己。
听上去很吓人锦盈多,仿佛是一个庞大的“反俄联盟”,但仔细一看,水分很大。
美国的态度最为典型,他们表示愿意为乌克兰提供“空中保护”,但明确强调不会派地面部队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
简单说,就是美国愿意在空中出动一些飞机、提供情报支持,甚至给乌克兰一些导弹防御系统,但就是不愿意让美军士兵踏上乌克兰的土地。
这种做法,美国早就用过。格鲁吉亚战争期间,美国只是象征性地提供援助,根本不敢和俄军硬碰硬;克里米亚事件时,美国也只是发声谴责,并加上制裁,从头到尾没有派兵。
欧洲国家内部则更加混乱,法国总统马克龙态度比较激进,说愿意派兵去乌克兰支援,可是德国和意大利完全不同意。意大利副总理甚至公开讽刺马克龙,说“你想打仗就自己去打”。
这句话其实很真实地反映了欧洲的心态:嘴上强硬,实际上根本没准备付出太大代价。毕竟,如果真要和俄罗斯直接打起来,那后果谁也承担不起。能源、贸易、民生,全都可能被拖下水。
这也是为什么三年多过去了,欧美的“支援”始终停留在经济和武器供应层面,真正的地面部队始终没有进驻。
因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,一旦出兵,那就是和俄罗斯的全面战争。对美国来说,没必要冒这个风险;对欧洲来说,更加承受不起。
所以,尽管现在看上去有30个国家“联手支持”乌克兰,但这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态。实际上,这些国家各怀心思,缺乏统一行动。俄罗斯当然也清楚这一点,这正是普京敢于在军事上加码的原因。他知道欧美不会真刀真枪地跟俄罗斯拼,只会继续打嘴仗。
乌克兰的误判与中国的选择
泽连斯基拒绝中国担任担保国,其实是他一贯的逻辑:紧紧依赖欧美,把所有希望都押在西方国家身上。从他上台开始,他就高调表态要加入北约,希望借助北约来抵御俄罗斯。问题在于,这种做法严重刺激了俄罗斯,也让局势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僵局。
更让人意外的是,泽连斯基对于外交的处理方式显得很僵硬。他完全没有意识到,在国际博弈中,灵活往往比一根筋更重要。他拒绝中国的理由,乍一听似乎有道理,但实际上却等于自己切断了一条可能的和平途径。
因为不管怎么说,中国至少愿意推动停火,愿意在调解上发挥作用。如果完全排除中国,等于让谈判桌上只剩下俄罗斯面对美英法,局势自然更加对立。
乌克兰的问题还在于过分依赖欧美的承诺。他们幻想美国会派空军、欧洲会派陆军,结果到头来,发现支持大多停留在口头层面。美欧内部各有盘算,没有谁愿意真正为乌克兰拼命。
泽连斯基却误以为自己有“靠山”,因此态度越来越强硬。甚至在特朗普不断喊话要和谈的时候,泽连斯基还可能选择在战场上搞一些小动作,比如对俄罗斯本土发动袭击,以此来博取更多关注和支持。
但问题是,这样的举动风险极大。一旦越过红线,普京的报复可能会更加猛烈。俄乌边境线很长,俄罗斯不可能完全防得住这种袭击,但这并不会改变战局,反而可能让乌克兰承受更大的反击压力。
至于中国的态度,其实已经很明确了。我们愿意推动和谈,愿意在和平上发挥作用,但如果乌克兰拒绝,我们不会强求。
中国选择观望,是一种理性的态度。毕竟,如果贸然介入,不仅得不到双方的认可,还可能被推到风口浪尖上,反而得不偿失。对中国来说,现在最合适的方式就是保持耐心,看局势如何发展,再决定是否介入。
结语
这场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,局势依旧没有根本转机。中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,让俄罗斯在外交上更加被动,也让普京不得不依赖军事行动来争取主动。
而欧美国家虽然表态强硬,实际上却不敢真正出兵,反而暴露了自身的软弱和分裂。乌克兰则陷入了严重的战略误判,一方面缺乏灵活的外交,另一方面军事实力不足,最终只能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。
战争的残酷,已经让乌克兰付出了惨重代价,超过170万人的伤亡更是让人心痛。未来的局势如何发展,还要看各方的博弈锦盈多,但可以肯定的是,如果没有外交上的智慧和实力上的保障,乌克兰恐怕很难摆脱被动的局面。和平,依然遥遥无期。
秦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